学院简介

学院简介

水产学院办学历史源于1986年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生物系,2012年正式开始招收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生,2025年7月独立成立水产学院。学院下设水产养殖学和水族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个,农业硕士专业学位(渔业发展)授权点1个,在校学生400余人。

一、学科专业

学院现有水产养殖学和水族科学与技术2个本科专业和1个农业硕士专业学位(渔业发展)授权点,其中水产养殖学专业先后获批四川省“转型发展试点专业”(2013年)、省级“卓越农林人才”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(2015年)、“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”(2017年)和首批省级“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”(2019年)。水产学科入选省“双一流”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(2023年)。

二、师资队伍

学院师资力量雄厚,现有教职工31人,其中教授6人,具备博士学位21人(博士占专任教师比91%),“双师双能”型教师12人(双师型教师占比52.1%),硕士生导师16人,四川省淡水鱼创新团队专家1人,四川省科技特派员7人,四川省“三区人才”科技人员专项计划3人。

学院教师先后荣获四川省“天府学者”特聘教授、四川省优秀教师、省级科技特派员优秀人员及内江市创新创业人才等称号;担任四川省动物与水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及委员、四川省水产学会理事;学院从海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聘任兼职教授20余名。

三、科研平台

学院拥有“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”、“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区域监测区域中心”、“四川省水生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”、“中国智慧渔业学院四川分院”等省级教学科研创新平台,建有“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与开发利用”和“嘉陵江流域鱼类保护与利用团队”四川省科研创新团队2个,“内江师范学院长江上游鱼类开发与应用团队”和“内江市三百人才创新团队”各1个。实验室面积2400余平方米,实验仪器价值3000余万元,校内外水产养殖基地60余亩。

四、人才培养

学院采用“五位一体”人才培养模式,以提高素质、技能为核心,全面深化协同育人,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显著。近年来获省级教改项目8项,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。立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,省级一流课程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、应用型和创新创业示范课程10余门,多门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。出版《水生生物学与鱼类学实训教程》《四川名特水产养殖》《鱼类遗传与育种学实验实训指导教程》《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》等专著和教材10部。学生自创企业近10家,主持创新性科研项目40余项,发表论文60余篇,在国家级、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近100项,其中国家级铜奖4项。考研录取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超45%,分别被中国科学院大学、中国海洋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、上海海洋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。毕业生就业率达90%以上。

五、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

近年来依托科研平台,推动校企合作,与省内外100余家农业企业联合开展名优鱼类人工繁育、功能性饲料开发、设施化渔业等应用研究,承担300余项企业委托技术攻关、服务项目,建立科技成果“产学研用”的快速转化模式。近年来荣获国家级、省部级等科研项目50余项,科研项目经费达到2000余万元。发表论文400余篇,授权专利100余项。10余项专利成功实现转化,相关成果荣获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和1项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;制定地方标准3项。

六、对外交流

学院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大学、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美国奥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,在人才培养、科研合作与师生交流等方面开展工作。